本站首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做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0日 16:41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教务字(2020)第42号

各院(部):

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学校对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优化和创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做好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山西农谷等国家和省级战略需求,立足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实际,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推进建立通专结合、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校际共享、校地协同、国际合作新机制新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品德、自信气质、务实精神、专业本领,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农兴农时代使命。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要做到“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希望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并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

2.坚持“四个面向”理念引领,突出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新农科建设提出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教育教学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形式方面正在发生深刻改变,高等农业教育的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深刻领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系统研究、深入把握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放眼国内国外,对接产业转型谋划人才培养。

3.坚持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重要标志,既对各专业类人才培养提出统一要求和基本规格,又为特色发展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在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等理念引领下,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专业认证等一系列新举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深刻领会教育质量标准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合理设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

4.坚持建设目标发展导向,突出一流本科教育标准。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是当前的发展目标。学校制定了《山西农业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颁布了《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要点》,对新时期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谋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深刻领会学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存在差距和错位持续改进,推动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三、修订重点

1.持续强化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各环节,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在各门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强化每位教师的育人职责,把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德修养融入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价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持续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在劳动中力行,在力行中励志,全面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要根据确立的“培养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2018版培养方案基础上,认真分析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本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准确把握本专业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相关专业认证标准为基本要求,明确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分解落实在培养过程中。

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涉农类专业要根据新农科建设的要求改造传统涉农专业与课程,把握农业农村新业态新需求,深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学科专业知识与农科类专业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本硕统筹培养计划”等项目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凸显其与专业普通班培养方案的区分度。要进一步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教融合”“大类培养”等培养模式,落实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培养需求。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各专业应根据学生学习成果导向理念,加强对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和有效整合,支持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以及学生更宽领域的终身发展,明确每门课程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和达成度,明晰每门课程应承载的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等具体要求;各专业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科学安排课程的先修后续和各学期课程的均衡性,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或集成,避免重复设课;各专业应设置多元化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模块化、个性化设计,满足学生成才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行业发展方向、最新科研成果等引入课堂,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大力整合、更新实验课程内容,按实验项目重构教学内容,减少课内分散实验,明确组织方式和实践场所,提升实验课程的综合训练性。

5.凝练通识教育特色。学校统一设置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发展与当代中国、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六大模块的通识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学院要加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开展“大国三农”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由各学院分批次分时段安排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参与服务三农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关注农业,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知农。每个学院至少打造1-2门面向全校的高水平“大国三农”和绿色发展通识教育课程。

6.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逐步推进专业课程的小班化教学,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强教学过程考核,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合理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平时成绩考核内容要多元化、规范化。

7.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要立足专业特色,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梳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存在的问题,优化实践教学安排,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改进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涉农专业须加强与农科院各研究所的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涉农类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要明确设置相关的综合实践课程或实践项目,拓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8.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各专业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实践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模式改革等,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精神塑造,融入所有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促使任课教师把科研成果和实践体验转化为课程教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对本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要素的挖掘(开设学科前沿、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史等课程),注重相关专业课程的交叉整合(如工程课程和管理课程结合)。

四、工作要求

1.本次修订是在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开展的进一步优化,所有本科专业均须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立足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农科专业三级认证标准的要求,修订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学分计算要求维持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基调,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上,要结合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融入新标准、新理念、新要求。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要在深入调研和严格论证的基础上开展,2020年设置的新专业(方向)要提交《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评审意见》,其他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需提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说明》。

4.各专业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小组,至少要包含3位校外专家(包括行业、企业专家),积极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至少选取3所国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参考,深入开展对比分析,并广泛听取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意见建议,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工作高质量完成。

5.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完成后,要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调整,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应在年底之前完成。

6.制定或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10月前完成,以2020年版执行,各专业要注意做好秋季学期课程与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执行上的衔接和调整,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教  务  部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