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永刚,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物技术专业,2003年7月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任教。
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植物生理学》和《植物显微操作技术》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主持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0312001-2)1项、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子课题1项、山西省“三区”人才专项计划项目(2017Sj070)1项、山西省高校高科技开发项目(2009011)1项、晋中市科技攻关项目(N1515)1项、山西农业大学横向科研项目3项、山西农业大学育种基金(2014yz07)1项;主持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5028)1项、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2013)1项。
发表的学术论文:
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篇,教学研究类论文5篇;主编与参编教材6部,编写学术与科普著作5部;制定中药材类山西省地方标准12部。
获奖情况:
2005年,山西农业大学优秀教案评选获“优秀教案”。2007年山西农业大学中青年教师(理科)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获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本科毕业生优秀指导教师、学院优秀工作者、工会积极会子、五四青年标兵等称号。
典型事例:
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设立之初,该专业是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新列专业,教学体系亟待完善,其中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与实习体系的建立尤为紧迫。作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系主任多次与兄弟院校同行交流沟通,大家都感觉校外教学实习非常重要但受限因素较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推敲、多次探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安国有一处试验场可以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欣喜之余,即刻深入该农场了解情况,虽然试验场已有的宿舍与食堂可以满足学生的食宿,但实习内容单一。我又结合安国东方药城、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安国药王庙和安国市多家中药企业,设计了可以满足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1-2周的教学实习内容,形成了完整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安国药市实习体系。该实习体系综合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该实习体系创造性的首次将课程实验实习多方位、多角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不仅有实验室实验、田间种植,还有企业生产和商品市场。从首届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起一直沿用至今,学生反映良好,每次和同学交流,大家都对安国药市实习印象深刻,认为收获颇丰。
教学经验和体会:
结合自身授课经验,谈一谈在讲授生产应用课程过程中的一些个人体会。
1、整理知识体系,理顺逻辑关系。应用学科往往表现为知识点散和乱,逻辑推理性不强,讲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强调知识点相互关系,学生很难对课程知识体系形成整体的认识。比如药用植物栽培学,知识点涉及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耕作学、植物保护学等内容,但仔细整理发现,药用植物栽培学知识体系推进的时间轴完全依照生产过程,从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直到采收与初加工。在讲授过程一定要强调按照栽培过程时间轴来推进知识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进度,也会熟悉每个生产环节重点与难点。
2、熟悉生产环节,丰富课堂事例。生产应用课程会围绕具体生产环节展开,理论依据往往也通俗易懂,讲授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生产事例讲解来加深学生印象。授课老师应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生产中的具体环节,要能够用专业术语表述生产环节,反过来也应该可以用简单的事例解释理论知识。
3、加强实验实践、提高学生兴趣。应用课程知识点通常相对简单,虽简单易懂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生产实践环节,学生又不知道如何下手。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设立了实验课、课程教学实习课和综合教学实习课,实验课学习具体技术、课程教学实习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药用植物生产过程、综合教学实习则是通过参观学习生产基地参与具体生产环节对已学知识再检验。通过了解与参与生产,增加学生对课程以及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教研服务并举,提高自身素养。无论是理论前沿学科还是生产应用学科,知识更新均较快,教师自身知识内容更应及时补充与完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环节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相对而言,从事应用课程教学的老师可以更好协调三者的关系,通过三者的相互促进,提升教师素养,高质量的完成教师使命。